1)第四百四十二章:河湟起义_民国之铁血少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起义军久攻不下,素手无策,但是满清不会,中枢系统不是傻子,粘杆处将详细的情况上报给了乾隆,而军机处根据这些,迅速制订了战略,并且派大学士公阿桂、尚书和坤担任此次战斗的总指挥。

  别以为人家和坤真的只会贪钱,没有本事的话,乾隆又岂会重视他?甚至一而再再而三放过他,军事主官是乾隆年间赫赫有名的将军阿桂,他就是一个后勤指挥,双方配合无间。

  在起义军攻城的这段时间,陆陆续续抵达兰州的清军差不多有上万人了。

  说句不好听的话,这一万人,怎么着也能干死一堆散兵游勇,要是不行那就真废物了。

  苏四十三还是有点眼力见的,兵力悬殊,正好打兰州也烦了,奶奶的,破城墙,挡了老子这么久。

  索性带着手底下那些信众,找了个易守难攻的地,好家伙,兰州边上最险峻的华林山就被他看重了,真不错,四周山势巍峨,居高临下,一览无遗。

  而且这山林并不缺武器,简陋的雷石滚木还是ok的,把小树削尖了,那就是长矛。

  尽管清军人多势众,但是在这种地方,你以为是平原,摆开阵势来一架,啧啧啧!都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进攻,总之每一次赢了。

  不过,清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缺人,整个西北甚至华北的兵都可以往兰州调集,正所谓源源不断。

  嘿嘿!起义军三千人就算钢筋铁骨,那也吃不消,最少十次战斗,只剩下几百个人能打,剩下要么是尸体,要么是重伤等死。

  山势固然险峻,要不然清军也不会久攻不下,可消耗战对于人数稀少、后继乏力的起义军来说,简直就是灾难。

  清军也不是吃素的,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这群‘叛匪’的无力,就连平时扔下来的石头都少了。

  于是,在6月15日,清军主将阿桂重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,趁乱攻上了山。

  可惜的是,没能全歼起义军,尽管苏四十三当场身亡,连带着身边数百人也死了。

  但是漏网之鱼还是有几个的,那些个残军眼见首领身死之惨剧,正所谓哀兵必胜,仅仅数十人竟然杀上了几百清军。

  并且在华林寺,依托四周院墙,以及寺内囤积的粮食,足足坚守了二十天。

  清军无奈只能动用大杀器,红衣大炮或者说进化版的大炮,不断轰击这座有历史的寺庙,结局可想而知,起义军全军覆没。

  可是战胜的喜悦并没有将笼罩在西北大地上的阴霾吹散,这次起义彻底激怒了乾隆。

  他是一个好面子的皇帝,满以为自己的管理成绩能够超过前面两位,却没想到居然爆发了起义,何其可笑!

  恼羞成怒的乾隆下令捕杀了上千起义军,这还只是一个零头,古来恐惧的连坐法也在河州实行了。

  新教首当其冲,976户信众无一生还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