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九十二章:合法垄断_重生之国际倒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群乡干部,被范阳这手彻底砸晕。

  老秦乡长说道:“好,好,我马上带你们去工厂。”

  有脚快的就先跑出去,奔走相告,许多村民也跟着往工厂那边跑。

  兴奋当中,那个村主任却轻轻一拉老秦乡长的袖子:“那些外商咋办?”

  老秦乡长一拉袖子:“你管他怎么办,就说你们村儿卖不卖?”

  “卖啊,肯定卖。”

  那两个韩国人,去年说好的1块8,车都装好了,又压价1块6,说什么他们公司不同意,不卖就让下货,折腾了一天。

  最后憋屈的卖了。

  如今范阳两块钱价都不讲,还把明年的预定了,村主任也是顺口一提。

  干脆利落的就把韩国人抛在脑后。

  “咱们村儿的东西,啥时候这么抢手了,以往都卖不出去的啊,奇了怪了。”

  凭他的脑子也想不明白,走到一半,看见另外几个村干部都往自己村里走去。

  他们本来在工厂开会,正在担心韩国人不来,想自谋出路呢。

  突然间来了个大客商。

  自己也半途绕道,跑去挨家挨户通知,让把自家散作的柿饼,有多少算多少,都给厂里挑去。

  万一全卖出去了呢。

  没过一会儿,整个马家坪,全都被惊动了。

  那工厂建在半山坡上。

  背后就是几片上百年老树的果园。

  说是加工厂,也的确没错,整个工厂连个削皮机都没有,唯一的电气设备就只有几盏绿皮电灯。

  主要建筑则是一排排高两米的棚子,叫阴干房。

  像挂珠帘一样,密密麻麻的挂在棚下。

  范阳一看,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吃了。

  加工方式太天然了。

  就是一个字,晾。

  和吐鲁番加工葡萄干一样,只不过吐鲁番葡萄干的晾晒房有围墙,避免阳光直晒。

  而这边就只是棚子,避免淋雨就可以了。

  那些棚子下面,一串串的柿饼已开始挂霜。

  每个棚子前面,都站着一排排的农村妇女,正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捏。

  富平柿饼的制作工艺,原料和地理都是其次,还有一个挺考技术的是捏。

  每一个柿饼,至少得捏三次,才能定型。

  而捏的好坏,直接导致了里面的糖心能留住多少。

  晾晒分为40天,50天,60天。

  时间短,就软一些,新鲜一些。

  反之,则硬一些,甜一些,保质期长一些。

  而捏的这个过程,与其说考验的是技术,不如说考验的是耐心。

  一吨的量,就有两万多块饼。

  挨着捏三遍。

  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下来的。

  也只有这个年代的山民,能做到这个地步。

  后世好多都是机器烘干,10天就出饼,口味能一样才叫怪了。

  范阳看得欣赏不已。

  眼前这一幕,要放到后世,仅仅纯天然一项,放到电视上都可以吹半天了。

  什么千年传承,匠心独具,历经50天,大大小小12道工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