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一十巴掌 陛下,这国咱们也有份子_草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六百一十巴掌陛下,这国咱们也有份子

  “……总而言之,一国四面受敌,波澜纷涌,臣等请陛下立阁,还政于相!”

  李朱绶像是背稿子一般,将当前局势哗啦啦数落了一大通,最后丢出了这么一句话。

  李肆的好心情被破坏殆尽,铁青着脸缓缓道:“这是在说……朕快追上隋炀帝了?”

  他心头当然不好受,数落这一国的困境,不就是在数落他这皇帝没当好家么?还明目张胆伸手要相权,这么快就要丢开自己这个挖井人了?

  李肆看向刘兴纯、彭先仲和顾希夷等青田派老人,不太明白,为何这帮家伙也跟李朱绶“狼狈为奸”。

  彭先仲和顾希夷低头数蚂蚁,刘兴纯道:“值此艰境,臣等无力与陛下分忧,还望陛下降罪!今日臣等与李中丞一心,求请陛下还政与相,也是卸责于相!”

  话里还带着些赌气的味道,李肆楞了片刻,恍然大悟。

  这帝王之气果然是要不得啊,居然熏得自己连臣下话里的本意都想歪了。

  李肆再看住李朱绶:“想要相权还是阁权?”

  这一句话直入主题,置政厅的沉重气氛顿时消散,众臣长出一口大气,皇帝终究是心性清灵的,已明白了他们的心意,

  李肆之前已作过自我检讨,此时当然明白臣下的心思,而这一句问话,更是在谈具体细节。

  眼下已是圣道五年,距离李肆十年还相的承诺还有五年。但李肆本就在渐渐放开日常事务的管理,但凡有了事例,再在事例上有了章程,他就将事务交给三省各部,自己充当事后监察的角色。

  可这般分割君权,终究是零碎的,而且李肆还握着最重要的人事权和财权,从严格意义上说,三省和各部只是他个人之下的执行机构,还不具备自主运转的能力。

  因此李肆跟朝臣们谈到未来朝堂架构时,就构想过两个方案,一个是宋制,一个是明制。前者重点是在相权,后者重点是在阁权。就权力分割来看,宋制是皇帝对宰相个人,明制是皇帝对内阁整体。比较而言,宋制之下,皇帝之权仍重,明制则轻得多。

  英华国制跟宋明差得太多,朝堂之权被局限在行政事务,而非整体国政上,所以李肆对这两个方案都没什么忌讳,需要考虑的重点还是行政权跟总帅部、枢密院所掌的军权,东西两院未来必定要掌的议权,以及法司计司所掌的律法和金融财政之权该怎么相融和均衡。

  现在李肆这么一问,李朱绶毅然道:“臣等以为,立阁之机已到。”

  李肆眯着眼再问:“那么这新立的内阁,头一件事是要作什么?”

  立内阁这事,一面是交权,一面是推责。李朱绶这帮朝臣又不是白痴,都懂得有收获必有付出,立阁实质是皇帝与朝堂的一桩交易。

  李朱绶顿了一顿,沉声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