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八十三章封赏极厚_宋末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沈括立即派人去招秦延,秦延接报后急忙赶往官署,此番秦延没敢托大,一次拒不奉诏是所谓风骨,两次就是找死,即使抓住了赵頊爱才的所谓弱点也不能一而再的摔打,帝王的心思谁敢猜谁能猜,他可不是那位司马君实,也不是那位富弼。

  香案下秦延规规矩矩的叩首谢恩,李舜举冷眼旁观发现秦延是如此的恭谨,简直挑不出一点错处,嗯,这下李舜臣总算满意,臣子知道敬畏总是好的。

  这次赵頊的奖赏依然丰厚,擢升秦延为宣议郎,这是从七品的文官官阶,也就是说秦延一跃过了九品、从八品八品等几个官阶,成了从七品的官阶,要知道有些参知政事不过是四五品官阶,只是差遣是参知政事,成为副宰相。

  所以秦延从一个没有东华门唱名的进士出身,一跃成为从七品的文官,可说是坐了火箭般蹿升。

  很多进士及第的官员也不过是从这个品阶入仕而已。

 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极为不公倒也不是如此,这个封赏在垂拱殿里被提出的时候,王珪提出了反对。

  但是当内侍拿出了申报的功绩,秦延和种师闵设伏击杀百多名西贼,夏州一战统领民夫斩杀过千西贼,改良砲车,生擒赤麻花藏,勾当伤患营。

  林林总总的叠加一起,如果分三次敕封,恐怕没有从六品官阶不能酬功。

  何况只是保住粮秣这一条就足以让所有人闭嘴,数万大军得以安返境内,这种泼天大功一个从七品的酬功真的多吗,少了啊。

  但是大家以为封赏过厚的原因不碍是秦延白身,年岁不大,起点过低,这才感到施恩过厚,但是这些功绩一一摆放在面前的时候,就连王珪也得承认从七品,真的是薄待功臣了,于是从七品的宣议郎就这样过了。

  差遣不用说了,鄜延路经略司勾当机宜文字事,是沈括的幕僚官,毕竟是沈括举荐的,在他的麾下倒也没有问题。

  但是有一条有惹起了争议,赵頊擢拔了秦延之父秦伯义为承信郎,不高,九品官,但是毕竟连越数级,这次孙固表示了反对。

  但是当秦家四个男丁,两人重伤致残,一人失踪可能阵亡,只剩下秦延一个男丁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,就连孙固也是默然,好吧,实在惨了点,承信郎就承信郎吧。

  最后赏赐秦延铜钱千贯,内库白银三百两,锦帛百匹,御赐宝剑一把,秦伯义铜钱三百贯,内库白银一百两,鱼鳞甲一套。

  此番安焘提出异议,这些银钱不多,但是这里有个说道,就是铜钱一贯可以交换各处铁钱数贯,也就是说这里这看起来是千贯,其实足有五千贯左右,这个不要太多了。

  不过,赵頊一句话,难道万石粮秣不及数千贯银钱吗。

  当然值了,远远超出。

  不说其他的,就是大军没有溃败,少死了多少军卒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