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七百三十三章赵佶的野望_宋末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为倭人征战,倭人当然要开销一切了,倭人哪怕心知肚明我等所为,也得心甘情愿的拿出银钱来,”

  秦延哈哈一笑,这就是阳谋,看出奕州军的目的来怎样,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,这个掘河天皇还得乖乖听命。

  “只是主公言称的不得用天皇称谓,怕是倭人不能应允吧,”

  种师闵是大宋出身,当然晓得正朔的关键,这如同所谓的名节一般紧要。

  “当然要一些波澜,但如其不允,那就与城皆亡吧,至于钱粮我等自取就是了,”

  秦延必须坚持这一点,从他这里日本的条约不存在天皇的称谓,当然了关起门来怎么叫他也管不来。

  事实证明,掘河天皇没有那个为了名节殉葬的决心,藤原家忠传话后引起了很大波澜,但是在死亡族灭面前,这些称谓就是小事了。

  天皇近臣们甚至找出了合理的解释,反正是同奕州密约,不影响天皇在国内的正朔,签了又能如何,相反,如果不允,他们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。

  于是第二日,藤原家忠急吼吼的带着合约赶到了大营,合约上已经有了天皇的签字和玉玺印记,秦延代表奕州签署了合约。

  于是这份被后世倭人视为奇耻大辱的奕州、日本订立的京都条约正式生效。

  秦延立即下令放归万余倭人足轻,再就是送往城中三千石的粮秣,秦延是毫不肉疼,反正都是从倭人手中劫掠而来的,乃是身外之物。

  万余足轻进入城中,还有粮米输入,再就是官府四处告知,马上就有新的粮米从近畿地方输入京都城,已经处于全城暴动边缘的京都终于恢复了平静,只要有活下去的可能,这些细民也不想暴动作死。

  五日后,奕州军接受了两年期的百万贯的赔款,开始从京都撤军,向大轮田泊方向转进。

  留给倭人的是一片焦土的京畿地方,还有十万计的流民,千百村镇被焚毁,这是倭人历史上最大的浩劫。

  奕州军给倭人带来了十万以上的伤亡,其中数次大战让其军威赫赫于倭人心中,更是留下了血谷、血寺的威名。

  西寺从此也被称为血寺,这块血肉屠场称为倭人日后千年也绕不过去的心殇之地,多少诗词哀叹此番国战大败。

  而白河上皇、掘河天皇担负骂名无数。

  密约在数十年后暴露,天皇的威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天皇对日本节制受到很大动摇,日本天皇的世袭权威性受到挑战,这种继承正当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,只因天皇卑躬屈膝的签署了这个屈辱的条约。

  掘河天皇声名狼藉,白河上皇也不好过,谁也不会忘记之所以爆发此番屈辱的大战,从此让奕州人在日本跃武扬威,都是因为白河上皇作死的触怒了奕州人,这才引发了此番的大战,掘河天皇不过是个替死鬼,白河上皇才是那个始作俑者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