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六十四章试炮_宋末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绥德种家庄子的演武场,秦延、种师闵、王禀、宗泽一同站在几门火炮后。

  此番是火炮的五次试炮,而如今火炮还没有最后定型。

  之所以这般,那是因为中间走了岔路。

  秦延所拿出来的是后世铜锡铁等对比比例,但是大宋的铜和锡与后世迥然不同,纯度上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
  所以,最后形成的合金有差错,结果前装火药和弹丸一试,立即炸膛了。

  唯一庆幸的是火线用了几十米,匠人们躲在远处,没有伤及到。

  所以秦延想走捷径的想法是破产了,也不能说完全破产,最起码结果显示炸裂的不严重,说明离着合适的合金比例差不多了。

  当然只是这个差不多就用了一年多的摸索,毕竟合金水入模,冷却就得一个月,然后破开模具,打磨抛光,试炮,那就是两月的事儿了。

  结果五次试炮就用了一年多的光景。

  相比之下后发的铁炮倒是先坐大了,此番试炮的铁炮有两种,一个是后世的虎蹲炮,一个是两千斤左右的大炮。

  都是中小口径的火炮。

  之所以才试制半年就成型,那是因为几次试制掌握了铁炮一次成型的铁模铸炮法。

  这是后世历史群里女人们都能说出一二三的法子。

  就是用粘土泥模铸造出铁模,然后将铁模打磨平滑。

  铸造火炮时,先用细稻壳灰混合细沙泥调水,粉刷铁模内壁,再用上等极细煤灰调水粉刷。

  将每段铁模两瓣相合如合瓦形,用铁箍箍紧烘热,再将每段铁模节节相续拼接在一起。

  之后便是和泥模铸炮一样用铁水浇铸。火炮制成后,就可以按瓣次序,“如脱笋壳状”剥取铁模。

  此时火炮还未冷却,处于红热状态,如果炮身上有不平之处,即可用工具直接平整。且取出形芯除净炮膛内的泥胚后,炮膛内“天然光滑”,不需要再镗孔或者打磨。

  现在大宋打造铁质的大物件也是用泥模,泥模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外冷热冷却不均,最后冷却后开裂或是没开裂但是变形的比比皆是。

  再就是泥模本身属性的问题,内外模拆毁的时候容易和铁水粘连一起,必须打磨掉一圈才能彻底平滑。

  而且很大可能出现蜂窝状的结构,造成大批的残次品。

  后世大家一起讨论都是证明的,泥模铸炮的成本是铁模铸炮的十倍。

  也就是秦延知道这个捷径,否则就是泥模铸炮一项就能把秦延拖垮,他是有些银钱,那也弄不起,毕竟后世巨炮都是国之利器,像英法等国都是倾举国之力研制的,秦延自己这点资本根本不够看的,只说泥模铸炮成功率只有两三成就知道这是个烧钱的黑洞。

  铁模铸炮则是省钱太多了,最后成功的两次成功率在七八成,而且不用太多的打磨,那是省去了太多时间和人力成本,就是大宋的匠人不值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