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六十二章所谓和议_宋末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这个时代步军为主的军队战胜骑兵为主的敌人,古斯塔夫方阵是最合适的阵型了。

  这是历史上证明的。

  当然火铳大规模产出不容易,还得看熟铁的情况。

  而且就是器械出来了,还得看大宋的组织情况,没有至上而下严密的组织、严苛的训练,成立不了一支铁军。

  想想后世明代火器不少了,还不是一再败给建奴。

  说白了,直到马克西重机枪等连发线膛枪大行其道前,骑兵的优势无可比拟,就是单发的线膛枪可以造成很大的杀伤,但是也不能完全抵消骑兵的优势,直到一战骑兵的神话才开始破灭,骑兵彻底没落要在二战了。

  至于大宋从上到下的组织动员能力,秦延只能呵呵了。

  这个时代大宋的社会进步是不消说的,但是这种进步和辽、金、蒙古相比是有限的。

  在有些方面甚至是致命的弱点,比如全国全军的快速动员能力,君主乾坤独断的能力等等。

  也许有人说君主过于独裁,如果是尧舜之君也就罢了,但是如果是桀纣之君有倾覆之忧。

  但是当对方是国家初立,君主是从无数恶战拼杀出来的,君王和大将都是无敌骁将,对政事、军务的掌控到了极致,此时就是越野蛮越独裁战力越发的强横。

  相比之下大宋这方面君主是宫中豢养的宅男,老大臣是书呆子出身,一生没有冲杀战场,体制过于臃肿,国家广大,南北不可支援相顾。

  再有骑兵天生的优势,两相比较,南方的汉族政权就处于劣势了。

  无论宋、明的灭亡无不如此,当然了占据政权后的金、蒙古、清后来的腐坏是另回事了,那是政权到了中叶后比如出现结构性矛盾的结果。

  因此秦延对体大臃肿手脚麻痹的大宋很不看好,但是这些物件他是必须做出来的,因为他自己就无比渴求。

  秦延如此亲自解说,这些匠人们诚惶诚恐,都是好生记着秦延是怎说的,直到发现这位节判很好说话,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疑问,这才开始战战兢兢的提问。

  用了一个多时辰,秦延总算是解释清楚了这些匠人们的很多疑问。

  当然更多的要他们自己摸索了。

  秦延也没要求他们做别的,先把后世大明的虎蹲炮做出来再说了,一切物料有缺都是找宗泽讨要,这个铸造地点选择,物料供应,点检都是宗泽一手操办。

  出于对秦延的不满,高继成亲到延州经略司向范纯仁提告,范纯仁发出敕令对秦延训斥一番,要求秦延立即将米脂藩骑的大部分指挥权交换米脂县。

  秦延回书轻佻书生不可托付为由给予回绝。

  范纯仁大怒,向官家和政事堂发出了弹劾,要求罢免秦延节判之职。

  范纯仁当然有大怒的理由,他的家世、资历,在大宋就是对上顶级勋贵也好不逊色,早在十年前他就知庆州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g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